喝了豆沫踹桌子的是外地人,要两根油条的是
12年到南太行进行双岭穿越,从河南新乡出发。结果从下午3点多开始下雨,体力消耗过快,队伍半途扎了营。 我跟河南老乡老钟负责在队尾“收尸”,等把队尾收到扎营点已经是六点半。 河南老乡老钟是个强驴,过来跟我商量:“这雨这样一浇,不吃点好的补补明天都得垮。”便由老钟带路,我跟着去找附近的农家要点吃的。 快走了半小时寻到了地方,一家四口,两个孩子,刚吃完。 两夫妻三十多岁,但看着要老的多,姓氏我也记不清了。 老钟用当地话商量能不能买点吃的,刚好还有面发着没做,老婆就说:“吃剩了几个单馍凉了给你们擦个油卷。再另做几个,熟的快。” 把吃剩下凉了的单馍放在一个圆圆的铁盘上叫做鏊子,撒油和盐,然后用另一个馍去擦匀,一共剩四个单馍擦了两个油卷。 然后又拿剩下的面团给烙新的单馍,这家女主人做面食很有意思,要先对着面团说了一句“发面”。这个场景四年过去了还记忆犹新。 然后擀成薄饼,也用一铁盘子烙上,拿一根长竹扁子一抄翻面,等起了小泡就熟了。 烙了七个单馍,临走又包了些菜跟肉送我们。老钟拉开冲锋衣往怀里一塞就催我快走:“单馍凉了硬。” 这次去河南,除了双岭穿越,在吃上规划了四样。馍、豆沫、锅盔、油茶。 馍很意外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吃到了,饥肠辘辘只觉得 极味。 豆沫老钟在新乡请我吃了。 郭德纲相声里有个关于此的段子说喝完一脚踹翻开口大骂的定是外乡人,让老板加两根油条的定是河南人。我便装熟也喊一碗豆沫两根油条,芝麻香、豆香、坚果的香气混在一起很浓郁,但味道却不算我偏爱的口味,当然不至于伸脚,但看旁边喝的稀里哗啦痛痛快快的食客总觉得自己喝的不是一个东西。 出山后去郑州吃了锅盔。好大一个,略干偏硬,没吃完。后来老钟说配羊肉汤才好吃。 然后 唯独落了油茶。本计划着走完双岭到武陟喝油茶,行程一耽搁就未能成行,此后也未能再去河南,如此便没了机会。 但世事多巧,后台有人问我点了一道牛骨髓油茶又旧事重提。这道小吃我不会做,倒想起了个故事,说雍正去*河治水到了武陟,县令为讨好皇上做了这样一道菜: 把花生炒*去掉外皮和内衣,把嫩*的花生仁再分成两片;把核桃仁也稍炒出香味,切成豆子大小的块状,再把芝麻也炒出香味;还有面粉加入适量盐放入锅内炒出香味。 把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面粉加一小勺香油,同时放在一容器内搅匀,加上水调成糊状,倒入沸水中做成汤。 二 还是打了电话给老钟确定了最终的做法。 面粉、花生仁、芝麻、核桃仁 看喜欢也可以放瓜子仁等其他坚果 花生、芝麻、核桃炒熟放凉 牛骨髓油不容易弄到,用牛油代替,先放一小块入锅化开,下面粉小火翻炒 正宗做法说不放油干炒,但锅达不到不糊的条件,还是先放油 不停翻搅直到面粉开始发*,放盐和五香粉 如果喜欢甜口也可以不放盐加蜂蜜或者红糖 再加一块牛油,如果面粉结了疙瘩,一定要把疙瘩炒开 芝麻、花生、核桃一起放入,搅拌均匀出锅冷藏 每次吃只需取三勺加一碗半水不停搅拌煮到粘稠便可食用 世界上有许多事 你刻意追寻时却未得 当不想不念时又会机缘巧合的出现 这一道牛髓骨油茶 在四年后迟到在了我的餐桌上 慰藉你的思乡胃 ▼ 慢点吃 想说的你说,我陪着 ↓雍正爱喝油茶,乾隆爱吃什么? 不愁君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jianga.com/dqjyc/1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素三高最怕的一种食物可惜很多
- 下一篇文章: 大厨拿手婚宴压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