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方栀子生姜汤
栀豉原方效可夸,气羸二两炙甘加, 若加五两生姜入,专取生姜治呕家。 栀子生姜豉汤 《伤寒论》 发汗吐下后,虚烦[1]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2],心中懊侬[3],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4」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伤寒论:76)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5]栀子甘草豉汤方栀子十四个(擘)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绵裹)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生姜五两(切)香豉四合(绵裹)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注释: [1]虚烦:是吐下之后余热所扰的虚烦。虚,非正气虚,此指无实热结聚。[2]反复颠倒:指神志错乱,颠三倒四。《聂氏伤寒学》释为:“翻来覆去,坐卧不宁。 [3]懊侬:懊侬(aondo,音奥恼),指心胸烦闷至甚,莫可名状。 [4]少气:即少气不足以息。 [5]得吐者,止后服:对此后世有不同注释。有人认为服药后,火郁得开,胃气得伸,祛邪外出,则可见呕吐,吐后病解,停止服药;亦有人认为栀子、香豉无涌吐作用。 栀子豉汤清宣郁热,透邪外出。本方药仅两味,栀子苦寒,既能清泄心肺胸膈之郁热而除烦,又能清泄三焦之热,导热下行;豆豉辛甘微苦寒,气味俱轻,既能宣透解郁,又能清胃热,降胃气,以助栀子之功用。此二味清中有宣,宣中有降,能使郁热得除,虚烦得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与栀子豉汤以吐胸中之邪。酸苦涌泄为阴,苦以涌吐,寒以胜热,栀子豉汤相合,吐剂宜矣。9上二味药,用水先煮栀子,再加入豆豉同煮,去滓,分两次温服。本方先煮栀子取其清降之味,后下豆豉取其轻宣之气。 栀子甘草豉汤,为栀子豉汤加炙甘草组成。栀子豉汤清宣郁热,加炙甘草益气和中。煎服法同上。 栀子生姜豉汤,为栀子豉汤加生姜组成。栀子豉汤清宣郁热,加生姜降逆止呕。煎服法同上。 栀子豉汤治热郁胸膈证。症见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或伴少气,或伴呕吐。 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净,无形邪热郁扰胸膈。本证“虚烦”是辨证的关键,“虚”并非正气亏虚,是与有形之“实”相对而言,此处指无形之邪热,尚未与痰饮、水湿、宿食、燥屎等有形之邪相互搏结;“烦”既指病性属热,又指症状有心烦。由于无形邪热郁扰胸膈,内扰心神,则见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侬。若无形邪热与有形之邪搏结致心烦者,可谓之“实烦”如热实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之心烦、心中懊侬。因本证病位在胸膈,性质属热,故可用栀子豉汤清宣胸膈郁热以治之,使热清郁伸,则虚烦懊侬自除。 若热郁胸膈,伴中气不足而少气懒言者,方用栀子甘草豉汤清宣郁热,兼以益气和中;若热郁胸膈,伴胃气上逆而呕吐者,方用栀子生姜豉汤清宣郁热,兼以降逆止呕。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1]者,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77)注释: [1]胸中窒:胸中有窒塞憋闷感。 栀子豉汤治汗下后热郁胸膈证。症见烦热,胸中窒塞。 发汗或攻下后,使邪热内陷,郁遏于胸膈,胸中气机不畅,则心烦闷而热,胸中窒塞憋闷。此证较虚烦心中懊侬稍重,但病机皆属无形邪热郁遏扰于胸膈,方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1]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78)注释: [1]心中结痛:指心胸中火热邪气郁结疼痛。 栀子豉汤治伤寒大下后热郁胸膈证。症见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 太阳伤寒五六日,医者误用大剂攻下药后,邪气化热入里,故身热不去;火热郁结扰于胸膈,血脉运行不利,故心胸中结痛。方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使热清郁宣,血脉通利,则心中结痛自除。 上述病证的心烦、心中懊侬、胸中窒、心中结痛四症,为栀子豉汤证不同发展阶段病情由轻逐渐加重的表现,然其本质皆为热郁胸膈所致,故均可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透邪外出。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1],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2],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3]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胎[4]者,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注释: [1]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愦(kui,音溃),《集韵》曰:“心乱也。” [2]怵惕:即恐惧不安之状。怵(chu,音触),《说文解字》曰:“怵,恐也。”惕(ti,音替),《中华大字典》曰:“惕,忧惧也。 [3]客气:指邪气。 [4]舌上胎:胎,通苔。钱天来云:“其色犹未至于*黑焦紫,必是白中微*耳。” 栀子豉汤治阳明热证误下后热郁胸膈证。症见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本证为阳明实热证。阳明病脉浮而紧,盖因里热炽盛,充斥血脉,正与邪争,故脉浮紧;里热伤津,故咽燥口苦;热邪内壅,腑气不通,肺气上逆,故腹满而喘;热邪伤气,经气不利,故身重。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外证的突出表现,为里热迫津外泄,治宜辛寒清热。这里的脉浮而紧是阳明病较为少见的脉象。若将脉浮而紧、身重、发热等误作太阳伤寒表实证,而妄用辛温发汗,则津液愈伤,里热愈炽,热扰心神,故见烦躁不安,心烦意乱,甚或谵语;若将脉浮紧、身重等误作寒湿为患,而用温针强发其汗,将会以火助热,耗竭心神,故见惊恐不安,烦躁不得眠;若将腹满而喘误作阳明腑实证,采用攻下之法,则下后胃中空虚,邪热犹存,扰及胸膈,故见心中懊侬,舌上生苔,舌苔或*或白,或*白相兼。以上病变为热郁胸膈,治宜清宣胸膈郁热,方用栀子豉汤。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1],但头汗出者,栀子鼓汤主之。(伤寒论:)注释: [1]饥不能食:胃中嘈杂,似饥但不欲进食。 栀子豉汤治阳明病下之后余热郁留胸膈证。症见其外有热,手足温,但头汗出,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 阳明病腑实已成,自当通腑泻实,病必自愈。若阳明病,热邪散漫,腑实未成,而下之过早;或腑实已成,下之燥实虽去,而余热尚存,邪热郁于胸膈。其外有热,手足温,但头汗出者,是下后未净之邪热散漫于肌肤;郁热留扰胸膈,胸膈毗邻胃脘,胃受郁热,则嘈杂似饥,胃气不和,则不能食;不结胸,指无胸膈胃脘疼痛,按之石硬等症,故可排除水热互结的结胸证。治宜栀子豉汤清宣透解邪热。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1]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2]主之。(金匮下利:44)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绢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注释: [1]心下濡:指心下脘腹按之濡软。 [2]栀子豉汤:药物组成与用量与《伤寒论》同,仅有个别文字差异。栀子豉汤治下利后虚烦证。症见下利好转后,心烦甚,脘腹按之濡软。 下利好转后,胃肠有形实邪已去,而无形余热未除。热性下利,本有心烦,此下利止后,心烦加重,即余热未彻底清除,而上扰于胸膈,影响心神,故心烦较前更甚;或为下利止后,心烦成为当前主症;脘腹按之濡软,即为无形邪热内扰,非有形实邪内结。治用栀子豉汤泄热除烦,清余热,以作为善后处理。 栀子豉汤及其类方,治大热已去而余热未清证。凡外感热病之后,余热郁扰胸膈,出现心烦、失眠、心悸等症,可随症应用栀子豉汤类方,或合用酸枣仁汤加减。临床多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癔症、胃炎、病*性心肌炎等疾病。 医案:袁某,男,24岁。患伤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予麻*汤1剂,不增减药味,服后汗出即瘥。历大半日许,患者即感心烦,渐渐增剧,自言心中似有万虑纠缠,意难摒弃,有时闷乱不堪,神若无主,辗转床褥,不得安眠。其妻仓皇,恐生恶变,乃复迎余,同往诊视。见其神情急躁,面容佛郁,脉微浮带数,两寸尤显,舌尖红,苔白,身无寒热,以手按其胸腹,柔软而无所苦。询其病情,曰:心乱如麻,言难表述。余曰:无妨,此余热扰乱心神之候。乃书栀子豉汤1剂:栀子9g,淡豆豉9g。先煎栀子,后纳豆豉。一服烦稍安,再服病若失。 ?版权声明: 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白广阔,中医经络微创疗法创始人。医院院长、医院院长、山东省医院名誉院长、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骨伤分会经络微创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智库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经络微创技术培训基地主任、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高新技术国医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国际针灸师、 脊柱微创专家、全国骨病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国医讲师团特聘专家中医适宜技术讲师。 二十岁开始学习疼痛,拜访全国各地针刀、软外、针灸、手法等名师大家三十余人,将古中医经络学、朱汉章针刀医学理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与张天民的弓弦力学,以及西医的筋膜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理论体系,独创“中医经络微创疗法”,专业治疗颈腰椎病及脊柱相关疑难杂症。从事疼痛工作二十余年,通过临床上上百万病例证明了该疗法的确实有效性,获得病患极大好评!并先后在 核心期刊发表了十几篇关于中医经络微创疗法文章。取得荣誉:1.年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对该疗法给予15分钟专题报道。2.中医经络微创技术年选入中医高新适宜技术;3.年9月被国家卫健委主管、国医大师李佃贵领导的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列为全国推广的慢性病康复适宜技术;4.年10月经络微创技术再次入选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治未病适宜技术推广项目!5.年11月医院经公众投票、同行业竞选及专家组考核后被中国管理科学院与中国商会杂志社评定为全国百佳中医技术科研示范基地,同时中医经络微创技术也被评选为中国十大特色 中医疗法!白广阔院长被专家评委授予“推动中国中医事业发展年度杰出贡献奖”! 6.年6月白广阔院长获得中医 讲师资格证和中国基层人才数据库优选人才。 7.年10月白广阔院长入选难治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8.年12月中医经络微创技术经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评价确认为科学技术成果。 9.年1月白广阔院长入驻新时代?行业专家人才数据库特邀专家。 10.年3月中医经络微创技术荣获中国管理科学院重点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医经络微创疗法是一种单纯依靠刃针、圆利针、针刀针刺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和脊柱相关内科疾病的一种效快力宏的单纯针刺疗法。是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精微解剖相结合,用传统中医的*帝内经、五行针灸,经络经筋和现代医学里软组织外科学、针刀医学、弓弦力学、肌肉斜刺与颈肩腰腿痛、弓弦应力原理等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深知原理,注重疗效,治疗时不用药物,不辅助手法,不用麻药,治疗过程简短高效,安全无副作用。 有朋友想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医经络微创疗法的,请扫描下图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jianga.com/dqjfb/10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食疗30方,能治30种疾病,收藏起来慢
- 下一篇文章: 让老婆最安心的三个生肖男,能拒绝诱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