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冷知热之今昔对比
面对冒着热气的茶水 想喝又怕烫嘴 于是你下意识地用手摸杯子 判别它的冷热程度 这种凭感官判断温度范围的方法 从古代便是如此 而相应的现代测温技术又有哪些呢? 来个今昔对比吧! 第一回合:测低温 冰瓶VS寒暑表 古 测温始祖是只“瓶子”? 如今想要了解天气温度可谓轻而易举,而在古代,又是如何测得温度高低呢? 其实,早在先秦便制造出可以观察温度变化的“瓶子”。它就是中国最原始的一种温度计,被视为现代温度计的雏形。 那时的人们在瓶中装上水,当水结冰,气温即低于零下,意味着进入寒冬;当冰融化,则说明气温回升。因此,这种瓶子被称为“冰瓶”或者“水瓶”。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中有道:“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意思是看到瓶子里的水结成冰,便知道天气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藏了。 由此可见,那时的人们正是利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变化,推测出温度的下降与升高。 今 有“温度”的童年物件 不过,古代的“冰瓶”测温显然不够精细,于是小时候家家户户,总能看到一种玻璃管温度计——寒暑表。 寒暑表是一种家用温度计,表上刻度通常分华氏度和摄氏度两种。 寒暑表内装的测温物质为沸点较低的酒精,且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实现测温。通常寒暑表测量量程为-30℃~50℃ 第二回合:测常温 人体常温VS红外测温 古 用处非凡的人体常温 诊断病症 古人很早就发现,健康人体温是恒定的。于是将正常体温作为标准温度,即现代的37℃,以此推测体表温度是高还是低,即中医所谓的“发热”与“发寒”。 《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测体温诊病的情况:“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 // 小知识 这里的“尺”为腕端脉穴之一,是中医看病时必测摸部位,对应名医扁鹊所创望、闻、问、切四法之“切”法,且通过切法可以测脉相和体温。 可见,古人认为如果尺这个穴位的皮肤发热,就是温病的表现;如不热且脉象滑,即为因风邪而导致的病变。原来如何测量体温并据此判断病症,先秦的中医早有一套系统的方法了。 制作美食 不仅如此,至南北朝时期,现代医学测体温时常用的“腋下温度”也被普遍使用。并且还被古代“吃货”们用于制造美食,如制奶酪、豆豉以及茶叶的加工工艺等。 《齐民要术》中“养羊篇”就提到“卧酪”,即在密闭的容器中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才能使奶酪正常发酵。可容器中的温度古人们是如何知道的呢? 没错!就是通过与人的腋下温度相比较作为参考进行判断的。容器中温度小于人的体温,奶酪才最容易发酵。 今 便捷的人体红外测温仪 如今,测体温除了使用水银体温计外,还有另一种测温仪器,尤其在人流密集场所,总能看见它的“身影”——人体红外测温仪。 常用人体红外测温仪可分为红外体温计和红外热成像体温快速筛检仪两类。红外体温计又可分为红外耳温计和红外额温计。 它们的原理即人体的热量会通过热辐射的形式散发到环境中,人体红外测温仪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探测人体的热辐射,从而实现测量体温目的。 第三回合:测高温 火焰颜色VS辐射测温 古 温度多少“颜色”都知道 神奇的火候观察法 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找到了实用的方法,并用于金属冶炼,这便是观察“火候”。 “火候”最初本意是观察发热物体的火焰颜色。在金属冶炼或烧制陶瓷过程中,历代工匠正是以火焰颜色判别炉体内温度的高低。 // 为师考考你!“炉火纯青”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什么? 简单!它比喻技术、学问等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境界。 那你可知为何要用“纯青”的炉火来比喻,而不是其他颜色呢? 徒儿不知,请先生赐教。 “炉火纯青”为何是青色? 说到这个成语,必须提到古代冶铸青铜过程中火焰颜色的变化,且战国时期的著作《考工记》对此早有记述。 文中道: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气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用铜和锡两种物质铸造铜器时,当发现火焰呈青白色,说明青铜已经炼成,现在可以浇铸啦!炉火纯青的现代含义就由此产生了。 今 太阳的高温也能直接测量 在计量测试技术中,温度达到℃以上,才称为高温。比较常用的测高温的方法是辐射测温。 辐射测温利用了维恩位移定律。根据定律,物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峰值波长与温度的乘积是常数。只要用棱镜测量出物体光谱分布曲线,并找到峰值波长就能计算得出物体的表面温度。 可见,太阳温度的测量是用仪器测得太阳表面的光谱,然后推算出太阳表面的温度。 上海已入春 但俗话说 春捂秋冻 周末又将引来一波降温 大家要谨防感冒哦 1 END 1 供稿:市计测院 在看点这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jianga.com/dqjzy/15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祖传秘诀代代传塘坦豆豉美名扬
- 下一篇文章: 真下饭啊大叔教你湖南蛋,香辣味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