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元反复熬制的火锅底油,揭开无数
11月27日,在辽宁沈阳,有顾客发视频称在一火锅店吃饭时,发现锅底价格竟然为元1份! 顾客吐槽火锅店锅底售价元一份,店家却这样回复: 是11斤料反复熬制的老油,可供9到10人食用,点的人也多。 “那个是11斤,那个油是反复熬煮,有菜有肉,在里面反复熬煮过的所以说它称为老油。2斤的底料6斤的牛油3斤的醪糟汤加上是11斤,点的人也多,他人多呀,九个人十个人。” 对于火锅店的回应,网友们瞬间炸开了锅: “一个锅底,那我再点菜不得上千!” “老油不健康,像视频这种口水油卖高价简直缺德!” “重庆确实有老油火锅,但是人家用老油不收锅底费!” “老油就是口水油!” “谁没事干反复熬制新油,只有回收的油才需要一遍遍重新熬制,去除杂质,提香增香!” “以前的牛油锅底就是老油,但是是不收锅底费的” “严查的时候哪家敢用口水油,都是新鲜的,还不是几十块钱锅底费。我从没遇到过收超过50的锅底费的” “锅底最多几十元,而且很多不收锅底费” “我在火锅店上班,一般红汤锅20-25左右,鸳鸯锅30左右” 更离谱的是,这种元的锅底还不止在这一家店。 某网红博主探店时就遭遇了同样价格的“锅底刺客”。 看着眼前的火锅底料,他难以置信地问老板娘: “这玩意有人点吗,是不是就我一个大冤种点了?” 而老板娘的回复,可以说相当实诚了: “有,我们每天都卖一个。” 好的,看来今天店内的营业额已经达标了。 评论区吐槽着: “就这样的锅底,59.8我都嫌贵!” “在重庆没吃过这么贵的锅底,怎么不去抢啊!” 口水油底料,不由让人想到享誉日本的“臭拉面”,号称锅底连续熬煮了29年,从未中断。 眼前这个画面,如果不是文字解释,一定以为博主身在印度,或者这人正在给猪煮潲水。 接着,这锅固液混合物就进了面碗,变成精致的豚骨拉面,完成一次华丽转身。 只是泛着油光和白沫的汤底,实在让人无法有食欲。 网友们更是发出了最真实的反馈: “这个汤底真的太像泔水了。” “吃过一次,头一两口还行,稍微喝多了就发腻恶心。” 还是有人为这锅浓汤底做背书,表示每天都熬煮,不但不会产生细菌,而且分解的蛋白质会产生大量鲜味物质。 “每天煮不会有细菌繁殖不会坏,蛋白质长期加热会分解,搞不好就产生某些鲜味物质” 但网友们基于科学的打脸总是来得如此之快: “科学早就证实所谓几十年汤底只会积累有害物质,亚硝酸盐超标是会致癌的” “长时间高温烹饪,有害物质肯定比有益物质高” 博主最后感慨: “在国内应该没有这样(邋遢)的面馆。” 的确没有,不过我们有口水油。 还记得那个让无数国人“面红耳赤”的老干妈吗? 这个昔日的国民女神,硬是借一番骚操作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前几天一条这样的新闻引起大家注意,老干妈辣椒酱在各大超市已经失宠,从原来触目可及的平行位置,被挪到了货架的最底层。 老干妈之所以不吃香了,或许知乎上这个提问下的回答可以解释 “老干妈就是单纯的不好吃了。没啥别的原因。 食品品牌,失去味道上的敬畏,本来就是走下坡路的开始。” “因为变难吃了。” “可口可乐卖了上百年了,依然是坚挺不衰 所以,吃的东西,卖的不好了,只能有一个原因,变难吃了” 不得不说,以前老干妈的辣椒有股辣椒的清香,香味会沁入豆豉和油。虽然是辣酱,但其实是咸香口。 而印象里上一次吃老干妈,已经没有辣椒的清香了。失去香味后,只让人感觉又咸又油。 老干妈亲自做的时候,货真价实,用的都是湘贵川那边的辣椒,比较辣,都是原材料比较贵。 后来儿子接班,改了配方,不用原本的辣椒,选用河南山东那边的大棚辣椒,不辣,但成本低利润大。 从此,老干妈的味道和辣度都变了,大家用嘴巴投出了最诚实的一票—— 不买了。 民以食为天,商人们只为了短期利益,在食品的味道上缺斤短两,最后只会害得自己灰飞烟灭。 于是,商人们就又瞄准了满足人们味蕾这一点,并为此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损害大众健康。 自从今年9月份,有人曝出宣称现包现煮的袁记水饺,也不过是冷冻馅料和保质期半年的饺子皮之后,“预制菜”就令无数人谈之色变。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预制菜浮出水面,解开了大众一直以来“一在外面吃饭就口渴不止”的疑惑: 比如重油重辣的川菜: 比如急于端上餐桌,提高翻台率,肉冻都没化开就送到消费者面前的日式照烧鸡排饭: 比如猛堆香料,后厨撕开料理包加热一下就可以上桌的各种泰式料理: 预制菜为了方便保存,迎合大众口味,用的都是高油高盐的配方。 就像某款水煮牛肉预制菜的营养成分表,每克牛肉中钠含量竟然高达mg! 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一天需要的钠含量最多不能超过mg。 也就是说,一片2两的牛肉,就占据了一半的钠摄入量! 一个成年人当然不可能一次只吃2两牛肉,更不可能不吃其他菜蔬。 长此以往,体内的钠含量严重超标,你的口味会越来越重,相对应的高血压等毛病也就会找上门了。 可就是这样的“夺命”预制菜,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每天的外卖餐盒里、学生食堂的餐桌上,商场里餐馆饭店的美味佳肴里。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逃得过这样的重重包围?前段时间,著名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董宇辉的直播间露面时问: “你们知道什么是预制菜吗?” 董宇辉回答:“制成的半熟食品。” 紧接着,王志纲心直口快地说了一句话,随即冲上当天的热搜: “那种我从来不吃,那是猪狗食。” 很无奈,连吃饭这件事,如今已经可以分出个高低贵贱,三六九等。 有钱如李湘可以吃新西兰空运过来的鲜牛奶,没钱如你我就只能迷失在各式各样的预制菜里,每天都和元素周期表上的各种化学物质打交道,全然不知道脾胃肠已经在腹内叫苦连天。 有钱的同事每天中午只吃自己从家带来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北冰洋捕捞的大虾; 没钱的打工人只能照例去楼下的便利店凑合一顿,看着三明治配料表上大段大段的添加剂,陷入吃与不吃的纠结。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社会开启了“全民黑暗料理”时代,除了各种价格刺客,食品安全也牵动着每个普通人的心。 有人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去浏览食物的配料表,一定要去餐厅后厨查看情况? 眼不见为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可是,每天续命的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我们难道没有知道真相的权利吗?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选择告别外卖,甚至是食堂,自己买菜做菜带饭到公司了。 我想,真要逼得全部人都亲手做饭,应该不是这些餐饮企业愿意看到的景象吧? EN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jianga.com/dqjyc/16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5种好吃鱼的做法,孩子最喜欢,花不了几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