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911/4694665.html

豆豉粑拌煳辣椒蘸水,曾经是农村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大凡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都品尝过这道蘸水那香辣可口的味道。

在农村,人们的一日三餐离不开酸菜,有酸菜就必须配上一碗煳辣椒蘸水,这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姐妹”菜谱,缺了一样,餐桌就显得没有生气。煳辣椒蘸水受不受欢迎,最关键的是有没有拌豆豉粑。

进入冬季,农活相对少了许多,男人们放牛,背柴草过冬,或者修整犁锄,准备来年春耕事宜。女人们则腾开手脚在家煮甜酒、蒸豆豉粑,为一家人来年的餐桌做准备。

早在秋收季节,人们便将蒸豆豉的*豆挑选出来晒干,装进屯箩里。蒸豆豉的大豆可以不选上好的豆粒,好的豆粒都留着磨豆腐或者出卖,剩下的泥 或虫舔食过的豆粒就是理想的豆豉原材料。

蒸豆豉的头天晚上,女人们将豆粒从屯箩里搬出来淘洗干净,浸泡在水桶里。一个晚上,豆粒便泡开了,捞出来滤干水分,便可以蒸煮。

大人们添柴加火蒸豆豉,孩子们围着灶火玩躲猫猫、假死救活的游戏。只要看到甑子从灶火上端下来,孩子们便立即围拢过来,为的是能喝上一瓢甑脚水。在蒸豆豉的过程中,豆粒中的糖份溢入锅里,甑脚水变成了可口的糖水。

做豆豉很有讲究,农村俗语:“紧酒松豆豉”。甜酒要压紧压实,豆豉则不能压紧。豆粒蒸透心下锅后,要趁热倒在铺有豆豉叶的簸箕里,还要用豆豉叶盖上一层,再收些破衣服、破棉被把豆豉捂得不透气,目的是为了保温。然后放在灶火边上烘烤,一般两三天后,豆豉就可以下炕了。

据说,豆豉的好与坏,可以推测来年一家人的时运。如果豆豉臭酱*味,或者变成红色的人家,时运就会比较差。为了避免来年运程不佳,女人们在做豆鼓时,就特别的小心,生怕哪一道工序出了个三差二五,自己给家里带来不幸。

豆豉做好后,人们把豆豉分成不同数量的堆垛,晒干豆豉颗的分一堆,泡水豆豉的分一堆,做豆豉粑的分一堆。数量的多少,得根据来年农事的需要而定,一般有结婚、起房盖屋的人家,因为有亲戚朋友前来帮忙,要多准备些数量。

做豆豉粑的豆豉要砍成豆豉泥,再撒上盐巴、味精、花椒面、茴香面、八角粉等佐料,然后捏成方形或椭圆形的豆豉粑坨,再包上一层青菜叶,用棕叶子兜好,吊在火房角落的楼巴条上。

食用时,取来一坨,切下两三公分厚的一块放在火上烤酥,豆豉粑块一放到火上,豆豉味道便在屋子里一阵阵飘香。待豆豉表面烤得*爽爽后,就可以捏碎做蘸水了。

为了把豆豉粑辗碎更能入味,每家都备有一把豆豉粑杵,豆豉粑杵可以用南瓜把做成,也有用小木槌的。做蘸水时,用豆豉粑杵在碗里轻轻碾压豆豉,直到碾成粉末,再放上姜末、葱花,煳辣椒蘸水就做好了。

豆豉粑做的煳辣椒蘸水,蘸酸菜、素白菜、嫩豆角、嫩南瓜尖、连渣闹等,味道香辣可口,爽爽的撵饭。因为豆豉粑好吃,每次烤豆豉粑,孩子们都会拼上一小坨,放在饭碗里下饭。每次孩子们拼豆豉粑,大人们常说,豆豉粑吃多了不聪明。寨上谁家有个脑筋不好使,做事不利索,读书成绩不好的孩子,说是因为吃豆豉粑多了,胀成了憨包。

至今想起,这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究其原因,是那时农村条件不好,人们为了节省开销和铺张浪费,便处处讲节约。就拿豆豉粑来说吧,少吃一坨豆豉粑,就可以节约出孩子的几个本子钱或者一双解放鞋。为了不浪费食物,人们常会编出一些诸如不能啃猪蹄、鸡头、鸡爪等“故事”来“诓骗”小孩。

豆豉粑,一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事物,至今仍能让人回味,让人欲罢不能,我想,无非是豆豉粑承载着浓浓的乡土味道!

作者:何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宜霖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卢泉

END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jianga.com/dqjzy/1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