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能听到周围人说“食补”这两个字,尤其年纪大一点的人群,口中嚷着“药补不如食补”,平时多吃一些,就能避免很多疾病。其实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药食同源”,是说很多的药物和食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来划分。

唐《*帝内经太素》中有“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的说法。可见,在中医学看来,药物与食物的关系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那么“食补”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食补好处多

1、葱姜蒜

葱姜蒜是炒菜时最常用的辅料,葱姜均是味辛性温之品,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生理期疼得不想动,室友塞给你一杯热水,不用低头就知道,一定是红糖姜水。在外面淋雨了,或是着凉感冒了,一杯热乎的姜汤简直是救星,可见姜驱寒通脉的功效真是深入人心。

相比之下,同为解表剂的葱白似乎就不那么有名了。说起葱,脑海里闪过的画面往往都是小葱拌豆腐”、“煎饼卷大葱”,葱白咬到嘴里味道辛辣窜鼻,感冒塞了几天的鼻子一下变得无比通畅。《肘后方》中记载,葱白豆豉汤能治疗“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翻译过来也就是为刚刚感冒,身体发热但不出汗,感觉怕冷,头痛鼻塞的人准备的。

再来说说大蒜,它鲜有人知的本领:消积滞。大蒜能治消化不良,尤其是食欲不振和肉食积滞。下次出门吃自助撑到难受,不用盯着山楂不放了,试试大蒜,效果出乎你的意料。

2、香菜

香菜是个好东西,上能治感冒下能治脱肛,中间能透痘疹,还能开胃。

当然,也是因为味道过于辛香走窜,和大蒜一起被不少人“嫌弃”。

3、花椒

说到花椒,花椒的功效可不少,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泄泻、痢疾、牙痛、蛔虫、疥疮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对于“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的牙痛,犯起来的时候不妨捏一粒花椒咬在牙齿间,因为花椒有局部麻醉作用。干冷的冬天会出现一大批皮肤瘙痒的患者,除了减少洗澡次数和“轻搓泥”以外,把花椒用开水一煮,用花椒水来擦擦患处也会缓解瘙痒难耐的症状。

“食补”就在我们周围,那些被我们不经意间忽略的东西,把它们充分的利用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感觉文章不错,就分享给朋友们看看吧!

更多生活、两性、女性话题,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jianga.com/dqjtz/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