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

说到吃我们中国算得上是吃货界的鼻祖了,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美食博大精深,被称为吃货的天堂,但是你知道吗?“炒法”是我们中国独创的,以至于后来慢慢流传到中国周围地区和国家,烹饪食物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二十八种之多:炒、炸、爆、烧、溜、煮、汆、涮、蒸、炖、煨、焖、烩、扒、焗、煸、煎、塌、卤、酱、拌、炝、腌、冻、糟、醉、烤、熏。

而在这其中“炒”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也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烹饪方式,那么大家知道炒这个技术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吗?又是谁最先发明出来的呢?

其实炒这个烹饪方式的出现得益于制铁工艺的发展,在铁还没出现的时候,中国一直都是用青铜器烹饪食物,但是青铜器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而且青铜器的导热慢又厚重,不适合当烹饪工具。我们从历来的考古发掘不难看出,那时候有青铜器的人都是达官显贵,所以由于青铜产量的限制和高昂的价格导致了烹饪工具无法普及,烹饪技术也难以发展。

直到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出现和“成熟”金属制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得烹饪工具大面积普及,还有铁制农具的出现导致了农业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在工具和食材都具备的情况下,烹饪技术从那时候起才开始慢慢发展。烹饪技术从战国时慢慢发展到西汉的时候开始有“炒”这门技术的雏形了。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炒的技术才开始趋于成熟,从著名典籍“齐民要术”中很多记载炒的方法就可看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在北方有很多供应铁釜的店铺,可见南北朝时期铁制炊具已经为人们所接受,渐渐普及。

如炒鸡子法(炒鸡蛋):“打破,著铜铛中,搅令*、白相杂。细擘葱白,下盐米,浑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炒鸡蛋吗?不过古人放了豆豉和麻油下去,使其更香。此外,还有鸭煎法(炒鸭肉)、酸豚法(先把乳猪肉炒熟再腌制)等等,都可以从反面证明,至少魏晋时期炒菜已经出现,才能于北魏时被人在书中仔细描述。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炒这门技术很早就出现了,一直到现在很多外国厨师都不善于用炒的方法来制作菜肴,而且中国食用性植物有多种,是西方人的6倍不止,还有很多我们吃货的最爱猪蹄,鸭掌,鸭肠,螃蟹,猪大肠……一些被外国人视为下脚料的美味食材居然就被无情地丢弃了,实在是为外国人感到可惜。

前来学习菜的外国名厨数不胜数,曾有位米其林三星厨师来学习制作拉面,结果揉搓了半天的面团,外国大厨就放弃了。还有众多外国厨师来学习炒菜,但是光是切菜就足以让他们害怕,很多人都害怕切到手。至于火候,连厨师都说不清楚,外国人学起来就更加难了。可能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不同导致了国外的人很难和中国一样孕育出炒菜这门学问吧。

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美食文化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ijianga.com/dqjtz/12965.html